風起云涌浪頭勁,百舸爭流立潮頭!
2014年12月3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從此成為中國大陸境內繼上海自貿試驗區之后的第二批自貿試驗區。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總面積118.04平方公里,包括平潭、廈門、福州3個片區。其中平潭片區43平方公里、廈門片區43.78平方公里、福州片區31.26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明晰
按區域布局劃分:平潭片區重點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和國際旅游島,在投資貿易和資金人員往來方面實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廈門片區重點發展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福州片區重點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兩岸服務貿易與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
按海關監管方式劃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重點探索以貿易便利化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創新,開展國際貿易、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等業務。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重點探索投資制度改革,推動金融制度創新,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
自然環境優越
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東臨臺灣,毗鄰港澳,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向亞太地區的主要窗口之一。
福建氣候溫和,四季常青,年均氣溫17-21℃,雨量充沛,空氣質量良好。森林覆蓋率65.95%,居全國第一。水、大氣和生態環境位居全國前茅,享有“清新福建”的美譽。
投資環境良好
福建是中國最具成長性和競爭力的新興區域。2014年福建GDP2.4萬億元人民幣,比增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05.5億元人民幣,比增12.9%;進出口貿易1775億美元,比增4.8%;實際利用外商投資71.1億美元,比增6.5%。截至2014年底,已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681家,實際利用外資1001億美元。已有7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福建投資興業。
交通方面。福建已形成大型海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現代空港的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可無縫通達中國大陸各省市區和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福建是中國五大港口群之一,已開通集裝箱國際航線160多條,可通達世界130多個港口,2013年集裝箱吞吐量1170萬標箱。福建現有5個機場,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218條,2014年旅客吞吐量3215萬人次。
產業配套方面。福建南北聯接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大經濟發達區域,產業環境配套。已形成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輕工、紡織、林產等優勢產業。
通訊方面。福建電訊服務居全國領先地位,所有城鄉可直拔國際電話,可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訊。
人才方面。福建是中國教育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福建籍及在福建工作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人數居全國第三位,全省有各大類科研機構5200個。福建有85所高等院校,每年可輸送17.85萬名以上各類科研和技術人才。
發展前景廣闊
對福建而言,通過設立自貿試驗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營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對增強發展軟實力,實現政府管理經濟方式轉變,推動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福建自貿試驗區將以開放促改革。堅持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相結合、培育功能與制度創新相結合,著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福建自貿試驗區將立足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結合國家戰略和福建特點,深化對臺經濟合作,力求充分發揮福建對臺優勢,率先推動閩臺之間投資貿易自由化和資金人員往來便利化進程,與現有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形成互補試驗、對比試驗。
福建自貿試驗區將服務于 “一帶一路”戰略。作為國務院確定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我省積極拓展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進一步優化福建對外開放格局。